党员学习材料(四)

莲塘第三中学 http://www.lt3z.com 2018-07-03 12:16 出处:网络 编辑:@雷奇曼
举国关注,世界聚焦。   在5000多位代表委员连日的审议讨论、激辩思考中,在会内会外民意的互动和交流中,一个声音越来越响亮——抓机遇、促改革、谋发展。   这是两会凝聚的共识,这是全国人民的心声,这是预示中国未来走向的鲜明信号。

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,有了继续推进改革的共识,但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。代表委员认为,当前改革面临三重困境:协调利益分配难、推动政策落实难、很多问题久拖不决且矛盾重重。

  中国正面临双重转型:既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、现代化社会,同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。两个转型叠加在一起,而且第二个转型在世界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可循。“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中国改革的艰巨性。”厉以宁说。

  改革开放初期,发动一项改革往往能找到普遍受益点。“现在这个点很难找。”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,“当时存量动不了动增量,现在增量和存量是联动的,怎样对待既得利益是改革的难题。”

  破解难题,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——

  “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70次‘改革’。改革就是要有政治勇气,下定决心。要想找一个所有人都赞成的改革是不可能的事情。经过充分论证后,多数人认为正确,就是下决心的问题了,下决心后改革是可以推进的。”郑新立说。

  破解难题,需要更科学周密的谋划和设计——

  “30多年前的改革,无论是联产承包制、乡镇企业改革还是股份制,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由民间自发、‘自下而上’式的改革。”厉以宁说,“今天的改革,更需要的是‘自上而下’的顶层设计。这就要求改革的决策者要具备战略家的眼光,不拘泥于‘一城’、‘一地’的得失,而是将整个战略布局做得更好。”

  不过,厉以宁同时强调,“自上而下”和“自下而上”是改革中无法分开的两面,在统筹考虑通盘问题的同时,当然要吸收群众的智慧。“不调动民间蕴藏的积极性,改革将无法进行。”

  “为克服当前改革出现的表层化、分散化、简单化、部门化的问题,对未来的改革重点和取向,必须要有更有力的、更能统揽全局的东西,注重改革决策的科学性、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和扩大利益兼顾的全面性。”聂高民说。

  破解难题,需要更清晰的路径——

 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,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,深化价格改革,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加快推进政府改革……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。

 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,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,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,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——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理顺五大关系,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和关键。

  “处理好这五大关系,体现了顶层设计的思路。”吴焰说,“核心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,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。”

  “有了适合的水分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条件后,蘑菇自然会成群长出来。政府不要自己种蘑菇,也不要希望从中挑选蘑菇。”徐冠华委员用“蘑菇论”比喻政府职能的转变。他说,要打破计划经济延续的旧体制、旧思维,资源配置不是由政府主宰,而是要由市场来主宰,政府来创造环境。

  共识已经凝聚,动力不断积蓄,路径更加清晰。

  “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,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更加取决于改革开放。”迟福林委员语气坚定:要通过改革开放,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,激发市场的活力,增强社会的凝聚力,重塑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责任,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、实现科学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体制机制基础。

    一条道路更加清晰——用科学发展破解“发展瓶颈”,避免“发展陷阱”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

  0.5个百分点!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,两会期间吸引了海内外关注的目光。

  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.5%,这是8年来首次低于8%。

  “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最大亮点是GDP目标调低,更加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,这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丁仲篪认为。

提示:键盘也能翻页,试试"← →"键
0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