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古代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(转载)

莲塘第三中学 http://www.lt3z.com 2018-07-03 09:22 出处:莲塘第三中学 编辑:@雷奇曼
注意古代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(转载)

注意古代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(转载)

唐诗、 宋词、元曲本来就是配乐歌唱的,犹言于今天的歌词。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古代音乐的描写,由于手法独特,与现在迥异,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障碍,而高考似乎对此情有独钟,考生们不能不稍加留意。

 

第一, 直接描写乐声,借助各种修辞。例如:

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雨。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间关莺语花底滑,幽咽泉流冰下难。冰泉冷涩弦凝绝。凝绝不通声暂歇。别有幽愁暗恨生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银瓶乍破水浆迸,铁骑突出刀枪鸣。曲终收拨当心划,四弦一声如裂帛。(白居易《琵琶行》)

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(时而众弦齐鸣,仿佛昆山美玉碎裂的脆响;时而一弦独奏,仿佛凤凰在鸣叫。弹到悲伤时,仿佛芙蓉在哭泣;弹到欢乐时,仿佛香兰在欢笑。(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)

 

第二.侧面描写音乐的艺术效果。例如:

“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把琵琶歌女演奏琵琶后白居易等人沉迷其中的心理烘托的淋漓尽致。

“空山凝云颓不流,江娥啼竹素女愁。”(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)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,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,仿佛在俯首締听;善于鼓瑟的湘娥和素女,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,潸然泪下。极力烘托了箜篌声神奇美妙,具有惊天地、泣鬼神的魅力。

“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”(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)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,全被箜篌声所消融;它不仅惊动了地上的皇帝,也惊动了天上的天帝。乐声传到了天上,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,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,结果石破天惊,秋雨倾泻;乐声传到了神山,教令神妪也感动不已;乐声传到了海底,连本来羸弱乏力、行动艰难的老鱼和瘦蛟也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;乐声传到月宫,成天伐桂、劳累过度的吴刚倚着桂树,久久立在那儿,竟忘记了睡眠;玉兔蹲伏一旁;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,把毛衣侵湿,也不肯离去。通过这些神奇的想象,把李凭弹奏箜篌的技艺烘托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。

 

第三.通过描写环境来表现音乐的魅力。例如:

听邻家吹笙 郎士元

凤吹声如隔彩霞,不知墙外是谁家。

重门深锁无寻处,疑有碧桃钱树花。

首句:邻家吹笙的声音宛如凤凰的鸣声,仿佛从天而降。“隔彩霞”三字,不直接描写笙声,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,通过想象中奏乐环境之美,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。

四句:与“隔彩霞”呼应,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:这里的碧桃,是天上碧桃,是王母桃花;灼灼其花,竟然有千树之多,是何等绚丽的景象!她暗示着笙声的明媚、热烈、欢快。

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,以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,真是别具一格。

 

第四.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,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。例如:

听安万善吹觱篥歌 李颀

南山截竹为觱篥,此乐本自龟兹出。

流传汉地曲转奇,凉州胡人为我吹。

旁邻闻者多叹息,远客思乡皆垂泪。

世人解听不解赏,长飙风中自来往。

枯桑老柏寒飕飀,九雏鸣凤乱啾啾。

龙吟虎啸一时发,万籁百泉相与秋。

忽然更作《渔阳掺》,黄云萧条白日暗。

变调如闻《杨柳》春,上林繁花照眼新。

岁夜高堂列明烛,美酒一杯声一曲。

“ 枯桑老柏寒飕飀,九雏鸣凤乱啾啾。龙吟虎啸一时发,万籁百泉相与秋”四句正面描写觱篥之声的变化多端:有时如寒风吹树,飕飀作声;有时如凤生九子,各发雏音,有的龙吟,有的如虎啸,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深秋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。

“忽然更作《渔阳掺》,黄云萧条白日暗。变调如闻《杨柳》春,上林繁花照眼新。”四句继续正面描写觱篥之声的变化多端:觱篥之声以《渔阳掺》鼓来相比,恍如沙尘满天,云黄日暗;以《杨柳枝》曲来相比,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,百花齐放。

“岁夜高堂列明烛,美酒一杯声一曲。”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中回到了现实世界:杨柳繁华是青春景象,而现在是什么季节呢?“岁夜”二字点出这时候正是除夕,而且不是做梦,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,于是产生了浮生若梦、为欢几何的想法。尽情地欣赏吧,“美酒一杯声一曲”,写出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。

 

第五.听到乐声—辨别乐曲名—以乐曲名为意象进行联想。例如:

春夜洛城闻笛 李白

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

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。

洛城就是现在的洛阳。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,称为东都。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,万家灯火渐渐熄灭,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。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,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,飞呀,飞遍了整个洛城。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有入睡,他倚窗独立,耳听着远处的笛声,陷入了沉思。笛子吹奏的是一支《折杨柳》曲。古代离别的时候,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;杨柳依依,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。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,听着这样一支包含离愁别绪的曲子,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?

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 李白

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

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。

这是李白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。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,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情和去国之情。西汉的贾谊,因指责时政,受到权臣的谗毁,贬官长沙。而李白也因永王李麟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“附逆”的罪名流放夜郎。“一为迁客去长沙”,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己的遭遇,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,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。但政治上的打击,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。在流放途中,他不禁“西望长安”,这里有对国事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。然而,长安万里迢迢,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啊!听到黄鹤楼中吹奏《梅花落》的笛声,感到格外凄凉,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。五月的江城,正是仲夏,当然是没有梅花的,但由于《梅花落》的曲子吹得非常动听,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漫天飘落的景象。梅花是寒冬开放的,景象虽美,却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,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。

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,就是诗家所说的“通感”。

0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