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
一、教材分析:
课程标准对本章的知识性内容的要求是: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,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。课标对于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内容并未提出明确要求。然而本章的重点内容—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,它把自然选择学说的不足加以完善。因此,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,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。
另一方面,科学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,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、深入和扩展。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,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,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。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。本节内容包括:拉马克的进化学说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,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。
二、教学目标
1、知识目标:简述拉马克的进化学说,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模型,简述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,得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的结论。
2、能力目标:尝试比较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,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生物现象。
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;关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;养成对生物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毅力;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。
三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1、教学重点: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;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;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。
2、教学难点: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。
四、学情分析
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,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,但是现在
已经遗忘,而且对拉马克进化论、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。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,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,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,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。
五、教学策略
1、布置学生课前复习初中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,并收集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,为本节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2、本节内容简单,前后顺序逻辑严密,框架思路清晰。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,学生可通过阅读课文,自主归纳其主要观点及历史局限性,并尝试用拉马克进化观点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历程,然后老师加以总结;对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,学生先回忆初中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要点,然后老师提供更多的事例,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模型,充分体现事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,再要求学生利用这一解释模型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历程。
3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。本节课资料多,内容抽象,借助多媒体手段,可达到直观、高效、简洁的效果,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六、课前准备
1、学生的学习准备:预习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》
2、教师的教学准备:多媒体课件制作,课前预习学案,课内探究学案,课后延伸拓展学案。
七、课时安排
1课时
八、教学过程
教学环节 | 教师活动 | 学生活动 | 设计意图 |
一、导入(3min) | 展示一张有关人类进化的图片,提出问题:这张图片是关于什么的? 导出第七章标题及第一节标题。 讲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之前一些其他的有关生物起源的学说,如:神创论。 接着引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——拉马克的进化学说。 | 观看图片,回答:是关于人类进化历程的。
学生将课本翻到第七章第一节。 听到神创论,学生都能迅速联想起中国古代传说“女娲造人”。 | 创设情境,使学生迅速进入活跃的学习状态。
学生进一步进入状态,并好奇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怎样的一个学说,勾起对接下来所讲内容的好奇心。 |
二、拉马克的进化学说(7min) | 1、展示拉马克人物图像,提出问题: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包括哪些内容?他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?
2、第一点和第二点内容都很好理解,第三点中的“用进废退”和“获得性遗传”两个概念用食蚁兽的舌头和鼹鼠的眼睛两个例子解释一下(图片展示)。 3、展示长颈鹿进化图片,引导学生尝试用拉马克观点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历程。
4、引导学生尝试归纳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意义和不足。
5、正因为拉马克的部分观点有误,很自然地引导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。 | 阅读课文,然后分析、回答:1、生物都不是神创的,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;2、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步进化的;3、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。生物进化原因:一是“用进废退”,二是“获得性遗传”。 学生观看图片,理解“用进废退”和“获得性遗传”。
学生讨论后回答:因为草地退化后,长颈鹿要吃树叶,颈长的有优势,于是它们想要颈长长,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,终于形成现在的长颈鹿。 阅读课本,在课本上找出意义:1、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;2、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,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。然后归纳总结不足:“用进废退”和“获得性遗传”缺乏事实依据,大多来自主观推测。 期待有名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到底讲的是什么。 |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、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图片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;例子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。
活学活用,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。
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,引导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。
|
三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(25min) | 1、展示达尔文人物图像,简要介绍达尔文生平,讲述达尔文航海观察前后关于生物起源观点的变化,体现达尔文以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。展示一张宗教人士讽刺达尔文的漫画,问学生达尔文尽管受到各种屈辱,他有没有就此放弃追求科学的步伐? 2、讲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(依照课本上自然选择学说模型):过度繁殖(举例、解释)、生存斗争(举例、解释、概括)、遗传变异(举例、解释)、适者生存(举例、解释),得出“自然选择”的定义。然后用一张简图回顾总结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。 3、课件再次展示远古长颈鹿和现代长颈鹿的对比照片。设置问题: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?对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进行演绎说明。
4、引导学生归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。
5、大量的图片和事例解释生物的拟态、保护色及警戒色现象。
6、引导学生归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。
7、简要举例解释什么是“物种大爆发”。 8、正因为达尔文的观点存在局限性,很自然地引导出后面的内容。 | 学生听讲,同时观看PPT。
回答:没有。 学生听讲,同时观看PPT。
回答: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(过度繁殖);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(生存斗争);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(遗传变异);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,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(适者生存)。 阅读课本,找出意义:1.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2.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,走上科学的轨道;3.科学地解释了生命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4、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形成(拟态、保护色、警戒色)。 学生听讲,同时观看PPT。
阅读课文,找出不足:1、.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;2.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;3.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结果,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。
| 上升为情感、态度及价值观目标,用实例感染学生,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。
大量的图片和例子,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又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。
活学活用,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。 相同的问题,不同的学说给予不同的解释,相互比较,更好地能理解拉马克和达尔文各自的观点。
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,并学会从课本提炼知识、归纳知识,懂得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不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,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、深入和扩展。
这部分属于补充性内容,拓宽学生知识,提高学生学习兴趣,活跃课堂气氛。
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、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。 |
四、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(3min) | 设置问题: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哪些修改呢? | 阅读课本,回答问题:1、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,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;2、研究的对象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。 | 使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,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。 |
五、小结(5min) | 1、回顾黑板上的板书,总体概括本节课所讲内容提纲。 2、PPT展示一个表格,比较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。 3、课后练习及《问题探讨》中的几道问题。 4、布置作业。 |
思考并回答 | 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
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|
六、自由讨论(2min) | 老师组织好纪律并耐心回答学生问题。 | 学生之间可就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讨论,课上未理解之处或是产生的问题可以提问老师。 | 让学生尽量能在课堂上整理消化本节课所讲内容,不至于占用短短的课间十分钟。 |
九、板书设计
7.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
一、拉马克的进化学说
1、内容
2、意义
3、不足
二、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
1、内容
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斗争
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种内斗争 +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
种间斗争
2、意义
3、不足
三、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
1、
2、
十、教学反思
教学过程设计层层相扣,逻辑缜密,可以很自然地导入到下一环节。教学内容中也引用了大量图片素材,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模型时,用了大量事例逐一解释,使学生对自然选择理解深彻。但就同一个长颈鹿脖子为什么那么长的问题,叫学生分别用拉马克的观点和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,既有优点又有不足。优点在于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观点来解释,通过比较,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观点;不足在于回答时学生容易混淆,用拉马克观点解释时,部分学生却表达了达尔文的观点,说明学生对自然选择观点记忆犹新,而认为拉马克观点滑稽可笑,从心底里并没有接受,这时应该强调是用谁的观点来解释,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。此外,在录视频课当天,突然告知高二学生要去参加市运会开幕式表演最后的彩排,赶忙之余,借了高三的一个班上了这节课,效果可想而知,学生回答问题过于迅速,让我措手不及,加之我不了解这个班的学生情况和学习氛围,课上的我对下一步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完全处于未知的状态。录课时,学生可能有点紧张,整个课堂氛围没有达到我理想的状态。所以我还要多多磨砺,积攒更多经验,应对各种突发状况,应对各种学生,应对课堂上各种未预设的学生反馈。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