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妙的对联

莲塘第三中学 http://www.lt3z.com 2018-07-03 08:43 出处:莲塘第三中学 编辑:@雷奇曼
奇妙的对联 莲塘三中陶灵 教学目标: 1、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,如起源、特点、种类等。

奇妙的对联

莲塘三中陶灵

教学目标:

1、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,如起源、特点、种类等。

2、尝试对一些简单的对联。

3、学习欣赏一些名联。

教学重点:

掌握对联常识,如对联的对仗、平仄等基本常识。

教学难点:

让学生尝试对简单的对子。

课时安排:

一课时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对联故事激趣,导入新课

有一年春节前夕,清代书画家、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,路过一家门前,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,上联是:二三四五,下联是:六七八九,横批是:南北。郑板桥读后,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。不一会儿,他扛来一袋粮食,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,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。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,愁眉苦脸,送来的粮食、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,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。奇怪的是,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,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。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?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,打一个成语,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?(缺衣少食)——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,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。

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,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。

二、    走进对联

1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,了解对联常识。

⑴什么是对联?“对联”也叫“楹联”“楹帖”“对子”,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。“上联”也叫“出句”,下联也称作“对句” 。(课本P77对联常识第一段)让学生齐读

 

(2)对联的起源: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,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tú、郁垒这两个门神。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。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,长六寸、方三寸的桃木板,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。每年正月初一,家家户户换上新符。说明神荼、郁垒在此,妖魔鬼怪胆敢前来,就抓起来去喂虎,以保来年平安吉祥。北宋王安石曾在<<元日>>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歌剧<<白毛>>中喜儿唱道:“门神门神扛大刀,大鬼小鬼进不来。”可见,这种风俗流传久远。

到了唐以后,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。相传,唐太宗李世民生病,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,以告群臣。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,夜果无事。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,悬挂宫门左右。后世沿用此习,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。

后来,因为用桃符的人多,而画像又不易,所以就干脆把秦琼、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,悬挂在大门两旁,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,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。

随着历史的发展,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,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,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:

新年纳余庆

嘉节号长寿 --------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

在明太祖的倡导下,对联蓬勃发展发展,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、祝允明、唐寅等对联高手。

 

⑶对联的种类: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、喜联、寿联、挽联、装饰联、行业联、交际联和杂联(包括谐趣联....)等。

2、引入七对对联,指导学生进行比较,总结对联的基本要求。

①“欢庆此日成佳偶;欣喜今朝结良缘”(结婚时候)

②“福如东海;寿比南山”(祝寿)

③“虽为毫末技艺;却是顶上功夫”(理发店)

④“拳打南山猛虎;脚踢北海蛟龙”(打擂台)

⑤“辞旧岁再创千秋业,过新年更上一层楼”(春联)

⑥“藏古今学术,聚天地精华”(书店)

⑦“美味招来云外客,清香引出洞中仙”(饭店)

总结:

、首先由7对对联很明显的看出对联的第一个要求:字数要相等。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,袁世凯死后,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,“中华民国万岁;袁世凯千古”,大家看这个对联,“万岁”对“千古”,可以,但“袁世凯”对“中华民国”,三个字对四个字,在规则上当然不行,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,它里面有个寓意,暗含了什么意思,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?师:这对联表面上是不规范,“袁世凯”三个字对不上“中华民国”四个字,这其实是对袁世凯的批评,说他怎么样?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,是中华民国的罪人

Ⅱ、以第一对对联为例,上为“欢庆”,下为“欣喜”,上“此日”下“今朝”,上“佳偶”,下“良缘”其它几联里也是这样,如上“东海”,下“南山”等。请问,这个对联的上下联用字能不能重复、相同?不能。所以我们就找出了对联的第二个基本要求,“用字不重复”,当然是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。即上联第一个字用“欢”,下联第一个字就不可以再用“欢”;上联第二个字用“庆”,下联第二个字就不可以再用“庆”。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,那天下没有我们对不出的联了

Ⅲ、大家看这几副对联上下联在用词的词性上有什么特点?以第五副对联为例(拳打南山猛虎;脚踢北海蛟龙)拳、脚——名词,打、踢——动词,南山、北海——方位名词,猛、蛟——形容词,虎、龙——名词。得出对联的第三个特点:词性要相同。举个例子:陈寅恪在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出的一道题:孙行者。从词性的角度分析:孙——名词,行——动词,者——虚词。

Ⅳ、关于上下联的词性相同相当,还要注意一点,就是我们所对出来的词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关联,最好属于同个物种,比如同是天文地理用词,同是草本鸟兽用词等等,就是词的种类上也要有要求。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,说古时候嘛,在私塾里,学生都要学习对对联、对对子。有一次,教师出了个两字联“嫩松”让学生对。学生甲对出“老柏”,注意“柏”本来应该念bǎi,但在这里“柏”是念成bó的,我们看到了,“嫩”对“老”,形容词对形容词,“松”对“柏”,名词对名词,完全符合对联要求,很好。所以,私塾老师夸奖了学生甲,学生乙听到甲对出“老柏”受到表扬,就得到启发,连忙说“我也会对,我对‘干爹’”,(众笑)老师很生气,认为他胡闹,用戒尺打了乙一下,乙被打了还不服气地说“老师,你怎么不打老‘伯’,而打干爹呀?”(众大笑)这个故事其实很好地反映了对联的基本要求,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对联第三个要求――词性相同,学生乙所对的“干爹”也符合要求啊,为什么不行呢? 种类不一样 ,词的种类差太远,完全不相关。这样也不行,所以我们的对联基本要求之四应为“词性(种类)相当”。

Ⅴ、以第五对对联为例。“辞旧岁再创千秋业,过新年更上一层楼”

辞旧岁—— 动宾结构      过新年——动宾结构

千秋业——偏正结构     

奇妙的对联

    一层楼——偏正结构

辞旧岁/再创/千秋业,过新年/更上/一层楼

停顿相同,结构相当

上联有什么结构格式,下联相同的位置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格式。即主谓对主谓,动宾对动宾,偏正对偏正,并列对并列,动补对动补。对联的要求之五:结构相似。

举两个对联题:这个不是要求大家去对出下联,而是要根据上联的结构格式特征来推导出下联,看这一题,“活到老,学到老,老不服老;画亦精,字亦精,______”,大家看这横线上应填哪四个字?因为上联有四个“老”字,下联也应该有四个“精”字,而且上联的最后一句首尾都是“老”字,所以下联最后一句首尾也应是“精”字,以“精”作首尾的四字成语——“精益求精”。就是要按照上联的格式来推导下联,这也是对联考查的一个方式。同样的,我们再看一个类似的题目。“蒲叶桃叶葡萄叶,草本木本;____玫瑰花,春___香”,大家做一下看看。 ——“梅花桂花玫瑰花,春香秋香”。

Ⅵ、以上讲的基本上是针对对联表层的东西,下面我们说一下对联内容上有什么样的要求。还是先看讲义上的几副对联,我们可以发现,每副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关联,比如第一副跟结婚有关,第二副跟祝寿有关,第三副理发,第四副武艺,每一副都有一定的主题,上下联都围绕同一主题。如果上联说结婚,下联谈理发,就不伦不类了。大家初中都学过唐诗,其中千古名句,比如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这两句写的是边关的景物描写。如果不顾上下句内容的相关,改为“大漠孤烟直,小狗尾巴弯”。那就不行啦。上次我们做得第三单元的卷子的最后一题,很多同学都错选了D,就是没有没有注意到这点,全诗表达的是悲的意境,而D表达是一个欢快的意境,两者是相矛盾的。因此,对联的要求之六:围绕同一主题。

Ⅶ对联要求之七:仄起平收

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。(上仄下平)

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,所以面对大门, 左边的为下联,右边的为上联。

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,上联末字为“仄声”,即“三、四声”,下联末字为“一、二声”。

下面是一些对联,请根据上面我们讲的对联的基本要求,配对及找出上下句。

春山一路鸟空啼         日暖神州万木荣     

锦江春色来天地         芳树无人花自落

春晖又红万朵花         老梅到时自然红

芳草春来依旧绿         玉垒浮云变古今

春回大地千峰秀         冬雪欲白千里草

 

对联规则:

名对名,动对动,[b]

[/b]实对实来虚对虚,[b]

[/b]内容上下两相望,[b]

[/b]词类相当结构同。[b]

[/b]上下两句字数等,[b]

[/b]之间莫有重字现。

•    下面这副对联有对仗不工整的地方,请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,使上下联对仗工整,合乎对联的要求。(扬州二十四桥联)

•    上联:胜地据淮南,看云影当空,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与水平分秋一色;

•    下联:桥过下扁舟,何处问箫声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有人吹到月三更

扁舟过桥下,问箫声何处,有人吹到月三更。

 

三、 学作对联

对联的写作方法:

1、逐字对

天——(地)风——(雨)水——(山)新——(旧)日——(月)千山——(万水)

上联:窗外下暴雨  烟尘滚滚起

雨——暴雨——下暴雨——窗外下暴雨

风——狂风——刮狂风——屋后刮狂风

上联:门前碧水环绕

水——

碧水——

碧水环绕——

门前碧水环绕——

1、联想法

①相似联想   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,如 :春晖盈大地,瑞气满乾坤

          由花朵想到美人

②相反联想  如:扫千年旧习,树一代新风

           旧习” “新风”“大”“小”

③相关联想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代园丁乐,九州桃李

望梅止渴(画饼充饥)[b]

[/b]行千里路(读万卷书)[b]

[/b]铺张浪费可耻(勤俭节约光荣)[b]

[/b]冬去山清水秀(春来鸟语花香)

练习1、2004年广东高考卷语言运用题(6分)

上联:荔枝龙眼木瓜,皆是岭南佳果

     下联:

 

练习2、2004年全国高考卷Ⅱ语言运用题(4分)

上联:    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

     下联:

练习3、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。请你运用《悯农》诗的有关词句,将上联补充完整。

上联:_________________,

      弃之可惜;

下联:杯里酒口口都香甜,

      量力而行。

 

四、 赏析名联

1、傍百年树;读万卷书。

这是朱熹为白鹿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。“傍百年树”既指书院有苍翠的古树,又用俗语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之意。下联“读万卷书”即含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
对联仅寥寥八字,内涵十分丰富深刻,是朱熹的经验之谈,又是对后学诸子的劝勉。对联工整:

动数量名   动数量名 (从词性上看)

动宾结构   动宾结构 (从结构上看)

2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;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。

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。后来人们用以提倡“读书不忘救国”,至今仍有积极意义。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,既有诗意,又有深意。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。风对雨,家对国,耳对心,极其工整,特别是连用叠字,如闻书声琅琅。

3、刚直不阿,留得正气凌宵汉;幽而发愤,著成信史照尘寰。

“刚直不阿”是说司马迁不逢迎,无偏私,不顾个人安危。李陵降匈奴,他据直为李陵辩争,武帝怒对他处以宫刑。“幽而发愤,著成信史照尘寰”是说司马迁写作《史记》的事。

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的晚年,那正是一个酷吏横行,严刑苛法统治的社会,可他对于汉代的开国皇帝,没有一味褒扬,秉笔直书,不为尊者讳。这是多么不容易啊。所以说”留得正气凌宵汉”《史记》是一部博大精深、前无古人的历史巨著,也是一部内容浩瀚、形象生动的文学巨著,被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”所以说“著成信史照尘寰”。

4、青山有幸埋忠骨;白铁无辜gū铸佞nìng臣。

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前的楹联. 忠骨指岳飞的尸骨,佞臣指奸臣秦桧等。上联写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;下联写岳飞坟前以白铁铸造的秦桧夫妇像, 不骂二人而写白铁之无辜, 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。“青山”和“白铁”本是死物,根本就不会“有幸”,也不会“无辜”,但经联家这样一写,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人性!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,要做忠臣的邻居!下一句“白铁无辜铸佞臣”也是同出一理!可见世界也为忠臣而感慨!

 

5、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,女卑为奴女又可称奴  (合字联)

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友,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、弈棋联对。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、才思敏捷,虽然表面没说,心中可不服,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。

一天,苏小妹有事外出,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和尚。佛印彬彬有理地问:“轼兄在家吗?”苏小妹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,却要佛印先对一副对子:

人曾是僧,人弗能成佛;

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,“僧”是“

奇妙的对联

人曾”相拼,“佛”是“人弗”相连而成,而其中又暗藏不恭。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的神态,不由得有意讥讽,便脱口对道:

女卑为婢,女又可称奴。

6、莲子心中苦,梨儿腹中酸

该联相传为金圣叹(清初文学家、文学批评家)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。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、梨核之酸,实际上是以“莲”谐音“怜”和“连”,寓含“可怜”、“连累”之意;以“梨”谐音“离”,寓含“离别”之意,全联意为“怜子心中苦,离儿腹内酸”。准确、形象、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,这副生死诀别对,出神入化,字字珠玑,一语双关,对仗严谨,可谓出神入化,撼人心魄。确为对偶精工、文辞优美的佳联。

(金圣叹因冒犯皇帝,受“抗粮哭庙”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。行刑日,凄凉肃穆,方圆不大的一块阴森森空地,四周闪着刀光剑影,显得阴森恐怖。胸藏秀气,笔走龙蛇,蔑视朝廷的一代文

奇妙的对联

学批评家金圣叹,披枷戴锁,岿然立于囚车之上。刑场上,刽子手手执寒光闪闪的鬼头刀,令人毛骨悚然,不寒而栗。眼看行刑时刻将到,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、莲子(小名)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,更加悲切,泪如泉涌。金圣叹虽心中难过,可他从容不迫,文思更加敏捷,为了安慰儿子,他泰然自若地说:“哭有何用,来,我出个对联你来对,”于是吟出了上联。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、肝胆欲裂,哪有心思对对联。他稍思索说:“起来吧,别哭了,我替你对下联。”接着念出了下联。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,黯然神伤。上联的“莲”与“怜”

奇妙的对联

同音,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;下联的“梨”与“离”同音,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,心中感到酸楚难忍。这副生死诀别对,出神入化,字字珠玑,一语双关,对仗严谨,可谓出神入化,撼人心魄。)

奇妙的对联

7、中国捷克日本;南京重庆成都  1945年抗战胜利后  地名国名并列语义双关。表现了抗战胜利之后的欢喜之情。

这是一幅非常巧妙和工整的趣对.抗日战争胜利之后,在一次国民党举行的庆祝会上,主持者出一上联:中国捷克日本.意思是中国经过八年抗战,很快速战胜日本侵略者.”捷”在这里应该是”快”的意思.”克”是”战胜”的意思.

  很快有人对出了下联:南京重庆成都.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,沦陷前夕蒋介石政府被迫迁都.下联的意思是:抗战胜利了,再次庆祝南京成为都城.”重”在这是”又”的意思.

  此联由六个地名组成,非常工整,意思也表达的上下呼应,

奇妙的对联

欢庆之情溢于言表,乃一难得妙对.中国捷克日本,南京重庆成都

8、独览梅花扫腊雪,细睨nì山势舞流溪

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:多来米发索拉西。下联为方言读数字:一

奇妙的对联

二三四五六七。此联的意境也很耐琢磨梅花品性坚贞,也很清高。“细睨”,就是眯着眼斜着看,端的是一派藐视困难艰险的傲骨。

 

结语:

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株奇葩,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。今天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,欣赏了优秀、有趣的对联,还尝试着创作了对联,体会了对联的美妙之处。学习对联知识,能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和驾御文字的本领。因此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利用时间去探究这一中国特殊文学,去感受它独特无比的魅力。送大家一对联:不苦不累,高中没味;不拼不博,人生白活。

 

0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