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“物质的量的单位---摩尔”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

莲塘第三中学 http://www.lt3z.com 2018-07-03 08:45 出处:莲塘第三中学 编辑:@雷奇曼
有关“物质的量的单位---摩尔”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

有关“物质的量的单位---摩尔”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莲塘三中     肖婵

一、 教材分析 

1. 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 

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(必修)第一章第二节《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》第一节。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“物质的量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推导有关公式,了解生活中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。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 “物质的量”这个新物理量在生活中的应用,又在已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,提高化学计算能力,同时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。

 2. 教学内容 

本课共包括三大内容:公式自主推导,生活应用,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。本节课的内容都是在已学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推导延伸,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自主推导,愿意进行有关知识的科学探究以及应用。

 3. 教学目标 

⑴ 知识与技能:熟练掌握物质的量、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;掌握物质的量、物质的微粒数、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;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;培养演绎推理、归纳推理、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 

⑵ 过程与方法: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,培养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提高科学素养。 

⑶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,培养严谨、认真的学习态度,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。 

4. 教学重点与难点 

【教学重点分析】学会自主推导,愿意进行有关知识的科学探究以及应用。

【教学难点分析】从学生的接受能力、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来看,教学的难点应该是“通过举例分析总结得出物质的量、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新概念及如何应用” 。由于高一学生化学科学意识还比较缺乏,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,同时《物质的量》是刚学过的纯理论性的知识。要使学生感兴趣、完全理解物质的量这一个新的化学概念,学会推导延伸,需要多联系生活,通过举例,把理论性知识生活化,并引导学生回想以前所学知识,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,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

二、学情学法分析

⒈ 学情分析

⑴ 学生起点能力分析

物质的量是一个新的化学概念,比较抽象,刚学习完,以高一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和科学素养,要完全理解,并懂得运用比较困难。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,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化学知识,并能运用已学知识,通过对比来理解记忆新知识。

⑵ 学生“认知方式”分析

学生理解能力基本没问题,但是处理信息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,整合知识,运用知识等能力较差,因而在此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。

⒉ 学法分析

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是主导,而学生是主体,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去学,是学生动脑,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。

⑴ 思——敢思会思

学生在课堂上要敢于思考,积极配合教师,改变“被动”、“灌输式”的学习方式,充分体现“学生为主体”的理念,这样,即活跃了思维活动,又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必要与快乐。

⑵ 探索——发现问题

对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分析,发现生活中的化学,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。

⑶ 回顾对比——举一反三

本节教材是理论知识,通过回顾已学知识,再对比引入新知识,能更好的理解记忆新概念。

三、教学方法

本节课主要以引导教学法为主,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,在教师的引导下,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,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思考去认知新知识,“发现”得出结论和规律性知识。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索发现的能力。

通过举例,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发现化学问题,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。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,类比的方式来学习理解新概念。

综上所述,可依据“创设情景——提出问题——引导探究——得出结论——回顾对比——加深理解——提问——学会应用”

四、教学过程

教师活动

学生活动

设计意图

复习回顾

采取问答法

1、什么是“物质的量(n)”?

2、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?

3、物质的量以什么为度量标准?

思考问题

一个碳原子重多少克?

 

复习回顾

1、什么是“阿伏伽德罗常数(NA)”?

2、物质的量(n)、阿伏伽德罗常数(NA)与粒子数(N)之间有何关系?

 

练习

amolO2经测定含有b个分子,试用a、b来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。

提升练习

amolO2经测定含有b个原子,试用a、b来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。

 

复习回顾

1、物质的量度量对象有哪些?

2、对于原子来说,质子数、电子数与原子序数有何关系?

练习

1、举例10e-的粒子

2、6.02 ×1023个O2分子与1.204 ×1024个N2分子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?

 

探索发现

任何两粒子物质的量(n)之比等于粒子数(N)之比

即:n1/n2=N1/N2

 

  延伸思考

  2H2 +O2==2H2O

两个H2分子与一个O2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H2O分子

也就是说,在此反应中N H2 :N O2 =2:1

根据n1/n2=N1/N2思考:2mol的H2最多可以和多少mol的O2反应?生成多少mol的H2O?

 

探索发现

在同一反应中,各物质的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。

即:mA+nB=pC+qD

n(A):n(B):n(C):n(D)=m:n:p:q

 

复习回顾

1、什么是“摩尔质量(M)” ?

2、摩尔质量的单位是什么?

 

练习

 Na+的摩尔质量为多少?

 

 思考练习

1、一瓶纯净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?

2、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,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合、压制,就可以制成铅笔芯。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,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。那么用铅笔写下“化学”两个字,其中约含有多少个碳原子?

3、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,其密度为5g/cm3。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:在棱长为1×10-7cm的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,则此元素是谁?

 

 

学生积极回答问题

 

思考问题

 

分析思考后发言。

 

在教师的引导下,认识生活中这些常见却没有注意的问题,把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

 

学生对教师强调的部分给与特别注意,并加强记忆

 

在教师的引导下,根据生活常识思考回答问题。

 

回想

 

并回答问题

 

计算,发言回答老师问题

 

思考,回答

 

 

学生回答问题,通过教师引导,让同学经过亲身体验发现问题,思考问题。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 

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,思考,总结出答案

结合复习知识,联系生活,把学生懂得的生活理论,应用到化学知识中

 

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

 

对学生自己回答的问题进一步分析,激起学生的不断探索的求知欲。同时通过水的例子,引申到整体宏观与微观,让学生从简单知识理解较难知识,明白为什么引入物质的量。同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。

通过回顾,在巩固学生以前学的知识,并通过对比把学生已学知识也本节课的新知识联系起来,是学生更用以理解记忆新概念。

 

在教师的引导下,同学动手计算,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,把摩尔、0.012kg12C和6.02×1023联系起来,使学生记忆更深刻。

 

通过做题灵活运用知识

 

也是举例提问的方式,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生自己发现问题,教师再总结。由“教”变为“导”

 

引导学生回顾,巩固已学知识,并通过提问,在教室的引导下,培养学生大胆的用已学的知识去解答新问题的能力。

 

做题,引导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,落实知识点。

并通过提问指出学生的知识盲点。引起学生注意,并加深记忆。

 

 

五、板书设计

  有关“物质的量的单位---摩尔”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

     一、物质的量  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定义: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单位:摩尔   mol

 *  注意:①用于微观粒子 ②指明粒子名称

    二、阿伏加德罗常数   NA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定义:1mol物质所含的粒子数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单位:mol-1

    三、粒子数N、NA、n的关系

N=NA×n

四、任何两粒子物质的量(n)之比等于粒子数(N)之比

即:n1/n2=N1/N2

五、在同一反应中,各物质的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。

即:mA+nB=pC+qD

n(A):n(B):n(C):n(D)=m:n:p:q

六、摩尔质量   M

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。

单位:g · mol-1

︱ M︱=相对原子(分子)质量 

 

0

精彩评论